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5月23日,消费者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展厅内了解车型情况、咨询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近日,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家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工人在车间生产新能源汽车。时补法摄(人民视觉)
日前,吉利汽车吉速物流自有首艘滚装船“吉速财富”轮首航仪式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仓港举办。该轮配置7000个标准装载车位,首航将装载5000余辆汽车前往欧洲。图为“吉速财富”轮正在装载汽车。邵志佳摄(人民视觉)
中国汽车产业再创佳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超过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
2个1000万辆背后有啥故事?中国汽车产销量为什么一直有增长空间?让我们通过3个“密码”,感受这份持续增长的活力。
一项技术,看汽车产业创新潜力
——比亚迪推出“充电5分钟、补能400公里”新技术,将在国内全面建设“兆瓦闪充站”网络
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不少新能源车主计划来一场自驾游。
“‘说走就走’的自驾游,过去是油车车主才能体验到的快乐。这两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分享电车自驾的经历,让我也对新能源汽车动了心。”广东佛山的易女士表示,自己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最看重巡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比亚迪推出的充电5分钟补能400公里的新技术,就特别适合我这种自驾游爱好者。”
记者了解到,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系统在功率至峰值时,1秒钟就能补充2公里续航,5分钟就能从35公里续航充到407公里续航。目前比亚迪已经开始在国内全面建设“兆瓦闪充站”,首批500个闪充站将主要建在比亚迪4S店内,方便车主补能。同时,比亚迪还与中国石化等企业合作,建设覆盖面更广的“兆瓦闪充站”网络。
从15分钟的快充,到5分钟的超充,再到1秒1公里的闪充,在新技术支持下,只要一杯咖啡的时间,车就充好电了。
“里程焦虑”缓解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更高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5.1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7.3%。
共同助推产销量增长的还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一位在中国车企工作的外籍高管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领先地位,主机厂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这背后离不开对创新的持续投入。
智能座舱领域,AI带来了更自然、更丰富的人机交互体验。五菱汽车开发的全新智能座舱,以95%高识别率秒懂8种方言及12种重口音;华为推出新款鸿蒙座舱,乘客口语化控车的成功率达85%,还实现了全车扬声器独立播放,前后排听歌互不影响。
智能驾驶领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等辅助驾驶系统正为用户带来更轻松的驾驶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已达57.3%。
技术创新还在更好保障驾驶安全。小鹏汽车宣布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长城汽车建成了覆盖全场景碰撞的安全试验室;阿维塔06新车型借助华为乾崑技术实现全场景智护等。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技术让车辆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显著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汽车产销量的提升。”
从外观设计到整车性能,再到充换电设施,依靠自主创新,中国自主品牌塑造了新优势、打开了新局面。
一间工厂,看产业链强大支撑力
——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100%质量监测追溯,生产效率居行业领先水平
机械臂不停旋转,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依次下线……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最多可实现4个平台、8种车型的混线生产,满足单个车型多种个性化配置。今年4月上市的家庭智慧旗舰问界M8正在这里生产,该车型目前大定已突破7万台。
该工厂负责人说,从接到客户订单起,所有零部件数据就开始生成,工厂根据系统配置差异化生产。不仅如此,这个超级工厂已经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100%质量监测追溯;拥有行业内首创智慧无人物流港运输,生产效率居行业领先水平,可实现“柔性化、透明化、自动化、互联化、智能化”造车。依托于此,去年企业新能源汽车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80%。
如今,像这样的智慧工厂已渐渐成为中国车企的“标配”。走进广汽传祺宜昌工厂焊装车间,超50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最快52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长安汽车数智工厂里,在线AI视觉检测覆盖热成像模具温度监控等20多个场景、70余个工位,平均每60秒就有一辆新车从这里下线;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徐水智慧工厂,冲压车间的大型机械臂能够精准完成金属板材的加工并确保零件尺寸达到微米级标准,焊接车间的数百台机器人为整车焊接提供了精密保障。
伴随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销量持续增长、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锂、钴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到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整车的生产和销售,中国已形成完整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看产业集群——上海开发“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江苏提供“心脏”动力电池,浙江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安徽再将它们组装成整车——长三角已经构建起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京津冀正联手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目前北京顺义区已经形成以理想汽车等4大整车企业为龙头,7大研发中心和100余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看产业链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全链条协同发力。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重庆持续推进“链式招商”,功率芯片、激光雷达等补短板项目落地,产业链条纵向垂直整合、横向聚链成群。目前,重庆的产业链条已全部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
“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是技术迭代的‘加速器’。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实现了‘同步研发、协同创新’,使新车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吴松泉说。
一类车型,看海外市场认可度
——中国品牌的插电式混动轿车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高续航、高性价比、保修政策让消费者兼顾环保与实用
德国柏林一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经理观察发现,来自中国的插混车型更受德国消费者青睐。他表示,德国消费者对欧洲多国取消针对纯电车的补贴、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以及高昂电价感到焦虑,而插混车型完美解决了续航与充电难题。以一款中国品牌的插电式混动轿车为例,其超过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4万欧元左右的价格以及6年整车保修、8年电池保修政策,让德国消费者得以兼顾“环保理想”与“实用需求”。
近年来,中国车企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还在赢得全球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累计出口新车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扩张力。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汽车在墨西哥、阿联酋、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情况一直较好。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汽车经销商协会负责人表示:“中国车企提供的插电混动车型受到欢迎,在过去5年里,中国为澳大利亚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也从不足2%增长到近2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企为了探寻更大的增长空间,正在加大力度布局欧洲市场。意大利市场分析机构Dataforce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78%,达到14.8万辆,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2.5%上升至4.5%。
如今,在欧洲街头巷尾,“偶遇”中国车的几率更大了。以比亚迪为例,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14个国家的销量达到11123辆,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欧洲汽车核心市场的销量全面超越特斯拉。
抓住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海外需求“双向奔赴”,在这些传统汽车强国逐渐获得当地消费者认可。
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在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比亚迪的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经投产,巴西、匈牙利、印尼、土耳其工厂正在建设。长城汽车在泰国、巴西等地建立了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拥有多家KD(散件组装)工厂。多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宣布海外投资建厂计划,如松原股份、卡倍亿、派生科技等;还有均胜电子等多个汽车零部件公司已在墨西哥实现量产。
“国际化是汽车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跻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吴松泉建议,中国品牌车企持续投入研发以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强化出海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物流、金融等海外服务支撑体系,适时实施海外本地化发展策略,融入当地国家的产业链体系,与海外目标国家实现共赢式发展。
瑞银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到,中国车企在技术、成本等多重优势下,预计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17%增长到2030年的33%。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
2025-05-30 05:27:32